福建用户提问:5G牌照发放,产业加快布局,通信设施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?
四川用户提问:行业集中度逐步的提升,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?
河南用户提问:节能环保资金缺乏,企业承担接受的能力有限,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?
“智慧医院”这一概念自2010年开始被零星提及,各个医院都在进行不同的探索,尝试把网络技术、人工智能技术、物联网技术等应用于医院医疗服务领域。直到2019年3月,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新闻发布会上,卫健委首次提出了智慧医院的定义。智慧医院是指通过
根据《2024-2029年智慧医院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综合研究报告》分析,“智慧医院”这一概念自2010年开始被零星提及,各个医院都在进行不同的探索,尝试把网络技术、人工智能技术、物联网技术等应用于医院医疗服务领域。直到2019年3月,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新闻发布会上,卫健委首次提出了智慧医院的定义。智慧医院是指通过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物联网等技术方法,形成信息化智能管理模式,提升就医体验,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,包含智慧管理、智慧服务与智慧医疗三个层面。
当前,在我们国家医疗领域圈定的智慧医院范围最重要的包含智慧管理、智慧服务与智慧医疗三大领域。面向医院管理的智慧管理包含财务、成本控制、物资、药事等多方面的内容,来帮助医院做精细化的运营管理。第二个领域则是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,院内的一体机,智能导诊、医院导航,院外的远程诊疗、在线预约、健康管理等,为患者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就医体验。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主要以电子病历为核心,加之影像、检验等其他系统,实现相互连通的信息系统建设。
在“互联网+”的时代背景下,各需求主体对医院提出了更高的希望与要求,推动医院迫切的探索革新与进步。医院管理上,管理者愈发意识到粗放的认为治理难以形成高效的医院管理体系,相应地,管理者对信息化管理方式的需求与日俱增。临床诊疗方面,医疗资源分配不均,城乡医疗服务水平悬殊等问题都在推动着众多医疗机构走向智能化、信息化,同时也促使了国内的智慧医院的发展与进步。医疗服务方面,人口老龄化、健康意识提升等推动居民对诊疗保健需求的进一步增加,医院急需依托智慧化能力优化就医流程、改善就医环境、减少排队时间,来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。
2015-2022年期间,我国的卫生总费用支出持续上升,从费用结构来看,政府支出与社会支出仍占卫生支出的主要部分,个人支出的比例年年在下降,这表明政府与社会是医疗支出增长的主要动力,医保覆盖缓解看病压力。中国医保基金收入增速低于支出增速这一现象产生已久,卫生需求增加、老龄化趋势明显等使得医疗费用过快增长,这加大了医保支付压力,因此,医保控费十分必要。2020年,中国基本医保基金的收入增速高于支出增速,医保控费措施已初见成效,随之而来的,医保控费的大力推进必将带动医院的成本控制与绩效考核,促使医院管理智慧化发展。
当前,在5G、云计算、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驱动下,人类社会进入万物互联的全连接的智能时代,对医疗行业,如何借助创新技术,为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增加活力,让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于广大百姓,成为各级医疗机构面临的最要紧的麻烦。智慧医院建设中,可通过5G、AI、物联网、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来实现数字化、智能化、网络化和协同化的目标,帮助医院做远程医疗、辅助诊断、数据分析、病案质控等工作,来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,提升医疗体验,降低医疗成本,改善医疗生态环境,促进医疗行业的创新和发展。
在中国,智慧医院可以看做是医疗新基建的高级形态,它发源于医疗信息化,并在信息化慢慢地发展成熟后进行进一步的升华探索。2011年电子病历评级开启了智慧医院的启幕之年,加快院内相互连通建设;自2015年始,区域平台建设脚步加快,强调医院“孤岛”上的信息相互连通,庞大的院内信息再使用价值将被释放,同时互联网医院新业态诞生,慢病线上复诊、续方获得许可,医疗服务从线下向线上延伸,智慧服务分级评估体系出台;2019年之后,中国智慧医院的需求和落地有了丰富土壤,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升级为智慧医院,全方位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。
智慧医院的建设主体包括政府、医院与相关企业。其中,政府投入资金和政策支持,同时也加强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监管,确保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能力。医院与企业合作进行智慧医院的建设,医院结合实际需要提出建设方案和需求,相关公司可以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和设备供应,并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,以满足医院的智慧化需求。在建设企业当中,按照智慧医院的分类划分,公司能够大致分为综合服务提供商与垂直服务提供商,共同致力于智慧医院建设。
目前,我们国家医疗资源分布不均、服务水平差异大。2022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,在医院数量及医院人员数量上,东部地区明显多于中部、西部,医疗资源大都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。在这一情况下,更多居民涌向资源丰富地区医院,这使得医院的物资、控费等管理手段无法与之匹配,患者增多同时加剧了医疗资源的紧张与医护人员压力、医患矛盾可能加剧。此时医院急需智慧化手段赋能,以承载更多的医疗需求,加强医院、区域间的互联互通,提高管理与服务效率。
单一领域服务商、中型厂商、综合型厂商共同构建了智慧医院的行业生态,各自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,为医院的智慧化发展提供多样化的选择。其中,综合型厂商可提供涵盖智慧管理、智慧服务与智慧医疗的全方位解决方案,具备强大的系统集成能力和广泛的市场覆盖,是医院实现智慧化升级的最优选择。
后疫情时代,政府部门提出建立医疗、服务、管理“三位一体”的智慧医院系统,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、更高效率、更安全、更加体贴的医疗服务的硬性需求。在医院智慧管理层面,国家提出智慧管理的目标是支持医院精细化管理、提升医疗质量与运营效益,实现协助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医院运行细节信息,人财物信息衔接一致、投入产出信息闭环,规范流程、智能调度资源。目前县域医院的智慧管理仍多处于二三级水平,智慧管理仍需医院加大投入力度。
医院智慧管理受到政策要求和自身发展需要的“双轮驱动”。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、医院成本控制等新形势下,医院自身要求提升管理上的水准的“内驱动力”也逐步增强。医院运营管理需要扭转重资源获取轻成本控制、重临床服务轻运营管理的倾向。高效益运营是医院的生存保障,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优化流程、减少相关成本、提高效率,实现医院资源的持续循环与增长。医院为实现高效益运营、智能化成本控制,管理的智慧化成为必由之路。
在医院管理运营建设上,医院能够最终靠引入人力管理、财务管理、供应链资源管理等智能化系统,实现医院运营管理的自动化、规范化和高效化,提高医院运营效率。例如通过智能化的管理系统,实现员工招聘、培训、绩效评估等环节的自动化管理;实现财务报表的自动生成和监测,财务数据的实时更新和分析;实现物资采购、库存管理等环节的规范化管理。通过从人、财、物等多方面的智慧管理,可以使医院的各项业务更高效、智能、便捷,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。
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中研网只提供资料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。(如对有关信息或问题有深入需求的客户,欢迎联系咨询专项研究服务)
QQ客服
电话咨询
027-87462688
电话咨询服务时间:周一至周日 9:00至18:00留言咨询